【案例分析】:信用证诈骗(1)
例1:河南某外贸公司曾收到一份以英国标准麦加利银行伯明翰分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 ltd . birmingham branch,england)名义开立的跟单信用证,金额
|
生意中如何防范合同诈骗
合同,又叫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人们经济交往自然变得稳妥可靠。但是,合同是由人来订立的,有的骗子往把这个最安全的契约变成最危险的陷阱,他们
|
传销“高层”揭秘绝对内幕(1)
祥哥至今也想不明白,当初到底是什么吸引他去做传销。(本报记者王海英摄)对话背景9月23日,辽宁省召开严厉打击非法传销电视电话会议,省公安厅副厅长梁尚学向全省公安民警发出命令:“非法传销是‘经济邪教’,
|
企业“人间蒸发“,空头支票满天飞
报料内容:我是江北姚江市场的一名营业员,前几天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收到一张转账支票,到信用社去兑现发现账户已空,而且那家企业也早已关门了。在此我想提醒有关企业,千万不要再上这类骗子的当了。记者鲍云洁核实报
|
受宠若惊:订单自己送上门?
月初,收到一封中国海军装备部分厂的咨询函和3张图纸。说是从网络实名上搜索到我的公司。虽然以前也为国防军方面配套过一些产品,可是从网上找上门的却是第一次。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也带有一点点的怀疑。机会自己
|
传销“高层”揭秘绝对内幕(2)
 两年,我只看到一个(人发财)。就是我们的a级。这是一个骗局。我逐渐感到了痛苦。  祥哥:刚开始卖保健品,没过多久就换成化妆品了。都是阶段性的。
|
“宏泉”又曝“最后一骗”
10月15日,记者就“宏泉骗局”第三次到镇江润州公安分局经侦大队采访,正好碰上前来报案的杨明,杨称,宏泉老板吴柏林声称在镇江新区拥有的5亩地,其实是他的。他个人在新区投资买了5亩地,准备建商品房,但因
|
骗子骗了正规中介公司
假团队假翻译假公章假收据这家伙用诈骗款迅速购置了奥迪车和房屋本报延吉讯(记者 杨威李珉琦)黑龙江人权永哲以赴日劳务输出为由,在延吉、长春两地诈骗24人、110余万元,于8月18日被延边警方在青岛抓捕归
|
工托设圈套,企业被骗
石狮的一家缺工的服装厂因求工心切,陷入两“工托”精心设计的骗局之中,最后白白被套走900元。 我市的一家服装企业在厂门口挂出了条件优厚的招工广告牌后,14日下午,两个20多岁的操江西口音的“应聘者”登
|
单刀赴会,识破骗局
我接到郑州打来的电话,说在网上看到我司产品,想做我司,要我前去洽谈。我问他地址他说,在国美电器店内,我还以为是国美的商家呢!于是就答应了,第二天来到国美电器院内,前去问国美店的负责人,他们说没有,要我
|
1、业务真实性识别
这种识别是进出口业务中最重要的识别。“真实性”审核就是排除“四自三不见”业务,排除误入虚假业务陷阱。①应具备“五有”,即在出口业务中,有卖主、有买主、有对应产品、有生产产品的工厂、有运输方;在进口业务
|
3、资信调查识别
在进出口贸易时选择交易对象非常重要,一定要慎重考察对方身份的真实性,查清对方的资信情况。如看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同时对正本、副本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并通过合法途径到其所在地的工商行政机关和税务机关进行
|
5、规避风险识别
运用规避风险手段在进出口贸易实践中非常重要,如在金额巨大的成套设备买卖中、在分批交货的贸易中,进口商应力争使用循环信用证,用此方法规避风险。一般情况,欺诈者当然会反对使用循环信用证,因为这种方式可使最
|
莱西的史某被人“蒙”去2.9万
一伙装作药材商的不法分子极尽能事导演骗局,好心的莱西市民史某受蒙蔽被他们骗去了现金2.9万元。
 10月13日中午,一个操着普通话、年龄有四十五左右岁的男子敲响了史
|
火眼金睛:女工商识破连环骗局
以试销或代销为幌子,骗取经营者信任,然后又以大量购货为名,使经营者上当受骗,蒙受巨大损失,这是连环骗局所采用的惯用伎俩。前不久,大竹县竹阳镇经营文化用品的彭明英的门市上来了一陌生男子,搭讪过后,陌生男
|
第一次网上做生意,居然就被骗了!
10月11日我在网上看到“上海某发展有限公司 ”一个自称贸易部长的人,登出的一些外贸服装,当时我对其中一款男服很感兴趣,当天就和这个人商定将一件样品的款给他打过去,确定收款后给我快件发货,第二天就可以
|
福建“台商”,招商引资卷款54万
凭着一系列虚假证明文件,3名来自福建南安的“台商”,在贵阳一路绿灯注册了“台商独资”企业“利同发制衣有限公司”。可那个“利同发”并没有遂贵阳这个内陆东道城市所愿———履行“你帮我发财,我帮你发展”的诺
|
死“鹿”变活“路”
前段时间在诚信资讯里发表的《梅花鹿陷阱让农民血本无归》一文引起了很多会员的关注,也有很多会员参与了讨论,下面我们看看一位会员的说法:看了《梅花鹿陷阱让农民血本无归》这篇报道,我对农民的损失深表同情!我
|
遥控磅秤骗走2400多元
卖废品的“顾客”用遥控装置玩店主的秤,只有62公斤的废铜称出163公斤,骗走废品收购站2400多元。昨日10点,两男子来到洪山区姚家岭村一废品收购站,要卖5袋废铜丝。秤上显示其总重为163公斤,收购站
|
订单成为骗吃骗喝诱饵
细心的读者可能还记得,本报今年9月16日曾报道这样一件怪事:合肥安正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伙人,仅仅为了混上一顿饭,就把乌鲁木齐市的杜先生千里迢迢骗到合肥。此事见报后,众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要求有关行政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