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骗局“钓”来万元金
现年24岁的王欢,住安乡县城关镇,无业。2003年10月25日,王欢使用网名“迪薇”在某网发布信息,声称低价转让一块dvstorm2电脑编辑卡和一台104e索尼dv摄像机,并留下手机号码。10月27日
|
假“展示交易会”害惨各地参展商
一个并不存在的“2004年郑州夏季全国摩托车(电动车)及配件展示交易会”,害苦了来自重庆、山东、河北、浙江等各地的参展商。昨天,早已经交纳了“参展费”却找不到组委会的参展商向记者求助。
|
偷梁换柱骗贷60万元
本市蓟县三名男子以贷款购车的方式上演了一场偷梁换柱的闹剧。他们一车两贷,伪造车务手续,将60万元车款从信用社骗出后,销声匿迹。公安津南分局经侦支队经过缜密侦查,辗转山东、北京、河北等地,历经一年之久,
|
游走海峡两岸,骗商家逾五亿台币
以化名「张柱」游走海峡两岸,虚设行号诈骗一百四十五家厂商,诈骗金额超过新台币五亿元的台湾男子熊鲲翔,今天凌晨于台北市一家咖啡厅地下室聚赌时,遭警方逮捕。熊到案后,矢口否认恶意诈欺,推称幕后另有一李姓男
|
颇有老板“风度”的老板?
8月4日凌晨2时许,沈阳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查支队将一名省级重点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王孟家从海南省押解回沈。
 53岁的犯罪嫌疑人王孟家原系海南省宏远船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
传销诱人入彀“绝招” 揭密(1)
如果要评选这几年“生命力”最强的流行语,“传销”无疑会占一席之地。曾几何时,“传销热”给众多家庭造成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的冲击,远在其他非法经济活动之上。即使在国家明令取缔各种形式的传销活动后,对这种有
|
真实手册:调查员惊遇加盟陷阱
这些天一直关注阿里的诚信社区,看到大家谈论的多是外贸公司的骗人伎俩,笔者这里介绍一下本人偶遇的一个电器生产厂家玩的加盟把戏。先交代一下,本人是从事知识产权调查取证的,入行已经五年了,现在经营一个调查公
|
千人传销夜聚茶铺?暗访揭穿骗局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开始到7时结束,近千名六七十岁的老人聚集在星辉中路附近的两个大茶铺内,等候拿“泰元”和“苗王”厂家的“免费药”。昨日清晨5时40分,记者通过数天的暗访调查后,联动工商部门,一举揭穿两个
|
贫困地区出巨骗:一手制造大案(2)
“蓝运生学历不高,但人很灵光”,河源一名早期与蓝运生打过交道的人士回忆道。1991年,移居香港两年的蓝运生在当时以港商身份回乡投资淘金热潮的影响下,琢磨着怎么在自己的老家赚点钱。是年底,他以与香港人严
|
贫困地区出巨骗:一手制造大案(3)
至1995年8月1日,河源市察觉有关苗头,成立河源市国债回购清场小组,终止了蓝运生的非法承包国债服务部行为,清场小组对蓝运生拆借的资金进行清理,经全国证券回购债务清欠办财政编链对冲清算,除去骗新还旧5
|
记者四天三夜亲历番禺传销窝点
 近几个月来,传销黑手伸向大学毕业生及求职者,令其跳楼脱逃致伤致死的案件不时见诸报端。本报也接到越来越多的读者报料,称本市一些传销组织正在利用互联网从事欺诈活动,强烈要求记者将内幕曝光
|
传销:初入者洗脑实录
要钱就是因为我们家里的经济比较困难。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要寻找机会,改变家里的状况,而不是选择逃避。今天我们不忍心向家里拿这笔钱,家里也不会因为少拿3800元富起来,相反也不会因为你多拿了3800元
|
冒充军人诈骗案
解说:2004年5月10日,七台河市双河镇农民何某向七台河市公安局戍企分局报案,称自己在七台河市某宾馆被5名军人以卖部队节余化肥的名义骗走了化肥款14万4千元。
 同
|
债务人下落不明 债权人如何讨债
现实生活中,债务人为达到恶意逃债的目的而一去不返的现象经常发生,由于受诉讼时效的制约,往往会给债权人主张权利带来很大困难。对于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借款案件,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追计欠款。第一条途径是
|
商人,海口险入惊天骗局!(2)
 8月28日上午,陈某将拟好了的协议拿到了许伟良入住的酒店,看到费某已在协议上签名并盖了公司的章,许草草看了一遍也代表厂里签了。海南某实业公司跟许一起到无锡“考察”的包括陈某在内是3个
|
海外买壳上市的骗局
目前,买壳上市呈现一种“多快好省”的大好局面,这里要提醒的是:海外买壳上市的却有着不为人所知的骗局。买壳上市到底成效如何?背后的陷阱是什么?本文将以赴美国上市为例,指出国内企业海外买壳上市的误区,揭开
|
商家警惕假冒质监人员“上门办证”
拿钱就可以获得各种强制认证书、质量信得过企业招牌?当初以为自己捡到便宜的商家,到头来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场骗局。记者昨日从市质监局获悉,近段时间以来,该局频频接到骗子假冒质监人员,用盖着假公章的公文行骗的
|
街头骗局"十一法"大揭秘(1)
最近,海口街头频发市民被骗之事。骗子手段之高、骗术之多,令人咋舌,包括:利用封建迷信破财消灾的调包法、推销高科技产品分利润法、丢包分钱法、兑换外币法、买卖文物和玉器法、白纸变钱法、设局赌博法、买卖药材
|
变着花样唬人:递着名片搞“明骗”
8月24日下午5时。河北省石家庄市赵陵铺一街。偏僻的小胡同悄无人声,一所不起眼的民宅大门紧锁。工商执法人员扒着低矮的墙头向院子里看去,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挤着60余人。开门!开门!分头行动的执法人员
|
为什么冒充“国家税务总局”?
据8月29日《京华时报》报道,国利丰广告公司因为有代理《中国税务年鉴》插页广告的业务,它的业务员就伪装成了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人员”,天天给各企业的老总们打电话拉广告。报道中说,“工作人员”的成功率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