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购物的陷阱或许跟商品一样五花八门,如何有效在避开网上购物的陷阱,练就网上购物达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选购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越来越受人青睐,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然而网购过的消费者,可能都有一种感受,就是网络购物的陷阱无处不在。据此前CNNIC的一项数据显示,网上购物最不让人放心的因素中,商品品质占64.1%,卖家诚信34.0%,货款支付占14.9%,商品递送占8.5%,买卖纠纷处理占4.0%,售后服务占9.2%。
小黑在网上订购了价值600多元的音响设备,等了10多天没有收到货,支付宝却在订货后第9天自动将钱打到了卖家的账户。其后,小黑多次打电话给卖家,却发现连影都不见了。自从这件事发生以后,小黑再没网上购物,然而看到年底身边有亲友在网上大肆采购各类商品却从未被骗,又开始对网购进行偿试,但如何规避一些网络购物中的陷阱呢?
某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网购者,其中有几名“达人”四五年前就开始网购,交易数百次从未遭遇陷阱,大部分网购者碰到一两桩不顺心的事,个别网购者的经历可以说是一部血泪史。他们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也大致相同,即“货比三家,一定要与卖家多沟通”、“不要图便宜,严格按照交易流程走”等。
“假货卖家ID”黑名单
日前,记者在国内某知名女性时尚类论坛上发现一帖,网友将出售假货的卖家ID列了一个不完全版黑名单,称有卖过一件假货的,她都将该家店纳入黑名单,随后跟帖长达30多页。黑名单若用word文档逐行打印,竟长达13页,其中一些卖家不乏信用度为三钻、四钻,甚至皇冠级别的。
也有网购者向记者反映,有卖家称向淘宝网交纳一千元就可以抵消掉差评。对此,淘宝网有关人士表示绝无此事。他表示,对炒作信用的行为一旦发现,“不但此前炒作的信用全部清空,而且会追究连带责任,追加处罚,如永久封闭其营业资格等。”目前淘宝实行的监控行动包括后台机器选择性监控、对交易异常的店铺进行跟踪、鼓励店主之间或买家举报等。
他建议买家,尽量选信用度高信用评价好的商家,但也不能盲目。查看卖家获得的好评数,同时还应该查看卖家以往的交易记录、金额等详情以确保卖家的可信度。
网购支招
保留所有交易记录
事先做好功课,增加辨别真伪的能力,并与卖家多沟通;同时买家一定要注意保留和掌柜交易时的所有交易记录(成交信、汇款凭证、对方的信件、聊天记录等),以便发生纠纷时快速取证(该条同样适用于卖家)。
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网购价格肯定比线下购买价格便宜,一般在4~6折左右;但太便宜就要注意了。在购买品牌产品时,尽量选择有特许经营证书或者授权的网店,并向卖家索取发票和保修卡等。注意商品描述中是否有保修、包换等售后服务。
选择第3方支付平台
一定要严格按照流程,不要贪方便。特别是支付的时候,一定选择“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要选择即时到账的方式付款。对于销售商品表面支持支付宝交易,但实际交易中拒绝用支付宝交易、要求直接打款的卖家,请立即拒绝,同时向客服举报。保证收款人与网上注册的真实名字一样,一般不要汇给其同学、朋友之类,以免给发生问题后的确认工作带来麻烦 (该条同样适用于卖家)。
先验货,再签收
收货的时候一定要“先验货,再签收”。在快递公司员工送到货时当面打开货物确认,如果是邮局取货也要在邮局马上打开,确认责任。如确认快递所送货物没有任何问题,再签字;一旦发现货物有问题请不要签收,直接退货。尽量选择大平台推荐的快递公司,因为这些推荐物流公司都可以“先验货,再签收”。
有投诉,要及时
选择网络支付工具的买家,发现任何异常时请在支付工具的超时规则内及时作出反馈,不然平台会按照超时规则给卖家打款。
同店消费沟通与否两重天
在广州天河区一家单位工作的小小说,她现在只是偶尔逛街享受一下付现金的乐趣,大部分物品像化妆品、书、影碟、衣服、零食、小家电等等都是通过网购。小小上个月网购靴子,最先收到货时发现靴子很漂亮可是尺寸不合适。她按照事先与卖家商定的,自付邮资退货,换了另一双,最后靴子合脚,总花费也仅仅是在线下交易的一半,相当划算。
而小小的同事在同一家网店买了400多元的衣服,由于没有跟卖家事先沟通好,衣服收到后不喜欢,但是又没有办法退货,最终400多元货品中只有一件连衣裙合意。“千万不要怕麻烦,彼此之间的聊天记录也能成为证据,不怕店主不认账。”
网购时代卖家亦会被骗
网络购物纠纷中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买家一方。两名卖家均向记者反映他们都碰到过“恶意买家”。卖家当当在珠江新城工作,2006年在网上开店,经营电子书、电话卡代充等业务,前不久刚上了一个老客户的当。
原来该客户此前曾在当当的小店充值过几次电话费,最近这次他称“赶时间,手机没钱了”,让当当直接帮充值300元。可是充完值当当再也没有等到这位老客户打来的钱,甚至未能联系上他。当当说,这种虚拟交易全在线上完成,举证困难,自己又没有按流程走,只能哑巴吃闷亏。 本文转载自:网店后勤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