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in-left:857px !important;margin-left:730px;">
2005年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
2005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对银行从事电子支付活动提出了指导性要求。
2006年x月x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面对已经和即将实施的政策,电子支付市场让人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身处其中的各支付厂商则更是暗流涌动。
2005年底,首信与美国payease公司达成合作,payease 公司将为首信在线支付业务(首信易支付)提供独家技术支持,首信集团则有可能持有后者25%股权。
2006年3月,yeepay 易宝并购西部支付,原西部支付公司成为 yeepay 易宝四川分公司。
2006年4月,云网对旗下的在线支付平台进行了最大一次的改版,突出体现在面向企业提供服务。
2006年5月,支付宝联手中国工商银行,实现中国工商银行签发的个人网上银行客户证书u盾与支付宝数字证书共享,并委托中国工商银行对其客户交易资金账户提供托管服务。
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们的一系列举措,无疑是为应对即将出台的政策而采取的策略。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就像是一条刚刚修建起来的高速公路,可以通往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而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正好似飞驰在这条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不明朗的政策、创新难题、盈利瓶颈正像是团团迷雾,遮挡着人们的视线。拨开迷雾,还高速公路以晴朗的天空,让一辆辆崭新的汽车跑得更快、跑得更远,这是大家的愿景。
互联网的诞生让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让一切都变得更加便捷。网上购物、网上缴费、在线聊天、音乐下载等业务,均与电子支付有着密切的联系,2005年第三方支付厂商风起云涌,2006年网上银行业务不断创新,都意味着电子支付将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然而,在这即将到来的繁华背后,仍有很多困惑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以下简称《一号指引》)至今已经有7个多月,当时,“除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安全认证方式外,单笔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人民币,每日累计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限制一经出台,便引起了多方质疑的声音。因为过低的单笔交易额限制根本无法实现高价商品的买卖!
《一号指引》直接影响了刚刚兴起的电子客票业务。一家电子客票代理商负责人告诉记者:“指引颁布后,网站的线上支付下降了30%。”为了留住用户群,该网站除了鼓励用户使用数字证书外,还另辟了一条“新径”——结盟银行。
由于机票是实名制,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一应俱全,因此具有可追溯性。该网站便与某些银行私下达成“默契”,只要是协议银行的用户在该网站购买电子客票,可以完全不受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的限制。但此举也很快显现弊端:签协议银行的用户数量没有猛增,而那些没签协议银行的用户却严重流失。
《一号指引》不是电子客票网站唯一的“痛”,对于即将出台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该网站负责人更是忧心忡忡:“国内的银行有近两百家,我们不可能与每一家都达成协议,与第三方支付厂商合作也是重要手段。新办法实行,势必抬高门槛,减少第三方支付商数量,也大大缩小了我们与第三方支付商合作的范围。” 一位参与该政策制定的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按目前草拟的办法,几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厂商将全军覆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上限,将只在征税上有意义,而其业务经营范围也将不再受约束。这意味着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将与中资银行相同,国外的网上银行也将染指中国市场。看来,“内忧”未平,“外患”又起。
电子支付是一个新兴产业,无论是厂商还是政府对于这个产业的理解都需要加以磨练,再加上中国的国情有别于国外,很多模式无法模仿。面对诸多因素,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变得至关重要。既要保护电子支付的蓬勃发展,又要清除潜在风险,对政府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银行、商户与维系两者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构成了支付产业链,只有当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发挥最大有效性时,整个产业链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都面临着政策的门槛,盈利的瓶颈。
2003年,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推出数字证书——u盾,这是工行自己的认证机构设计的,并获得国家专利。然而2005年颁布的《电子签名法》却明确规定,只有第三方认证服务机构才有资质颁发数字证书。央行希望通过统一标准的认证证书,规范网上银行的安全。
利益的驱使却使各大商业银行似乎无视法规的存在。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无奈地说道:“上面政策说起来是一套,下面银行做起来则是另外一套,工行的网上银行就是代表。”银行各自为政颁发数字证书,不利于标准的统一推行,失去了标准的电子支付产业怎么能谈得上良性发展呢?
与银行相比,第三方支付厂商的日子似乎要好过些,由于前期没有政策束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第三方支付厂商的数量迅猛提升,至今已有40多家。然而,即将出台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却预示着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厂商的末日来临。
2006年,《办法》出台的风声不胫而走,根据其征求意见稿,设立全国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区域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地方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外资的股份被控制在25%以内,个人股份不得超过10%。环顾一下国内支付厂商,一旦《办法》实施,能拿到“准入证”的厂商只能是凤毛麟角。
此外,针对账户型支付商,专家指出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合法性,一些企业的虚拟帐户有的一年已经做到20多亿,存在很大的社会风险与金融风险,处于法律边缘,稍有不慎便会进入雷区。
门槛的提高,合法性的质疑,种种不祥的说法在支付厂商间传递着,不明朗的政策,不明确的资金限制,使他们背负了一块巨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支付厂商的市场定位与市场部署。
除了政策的限制,盈利瓶颈也成为支付厂商难以逾越的障碍。2005年的一场价格战,让所有的网上支付公司记忆犹新,使市场陷入无序状态,正如一位支付公司负责人所言:“不够聪明的混战,不是在培养用户,而是给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掘墓。” 短视的“跑马圈地”进一步挤压了支付市场有限的盈利空间,带来更多的资金风险。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单靠收取0.5%~1%的费率几乎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因此,部分厂商开始涉足一些地下业务。而那些以支付网关起家的支付公司,虽然有一定银行支付网络体系,但受困于市场营销不利、服务经验与资金支持不足,导致在面临突变的市场环境下,来不及向服务转型,从而陷入盈利危机。
今年年底,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办法》预计将在秋季公布,《二号指引》也会进一步出台。纵观全局,洗牌后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以及进一步规范的银行体系,只有加上不断的创新,才是构建电子支付产业的最大保证。
安全,是电子支付用户的最大疑虑。为此,各大银行和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不遗余力地推广数字证书。然而,数字认证了,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今年,支付宝大力推行数字证书,并与工行达成协议实现数字证书共享,即工行的数字证书(u盾)用户无需另行申请支付宝的数字证书,使用u盾即可享受支付宝数字证书的全部功能,得到同样的安全保障。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一位有亲身经历的朋友却对此种自发数字证书的方式产生了质疑。近日,她在工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为了安全购买了u盾数字证书,回家后经过多次安装才得以正常使用。因工作需要,她又开通了华夏银行的网上银行,同样出于安全的考虑,也买了一个数字证书,是cfca颁发的。她有些困惑了,如果一个人要开通多家的网上银行,为了保证安全,就要购买数个不同的数字证书,还要在电脑中进行数次的反复安装与调试,如果出差在外地,一堆的u盘可够她受了。
这并不是个例,而是用户们的普遍疑虑。网上银行的初衷就是便利,对银行而言,每一个网上银行账户对应着一位用户,但对于用户而言,一个人将会面对数个网上银行账户。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均在大力扩张,数字证书可以说是一块致富宝地,谁也不想把这块资源拱手相让。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规范数字证书,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用户消费者,政府应该在后面的《指引》中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来彻底理清这一市场,否则法律的效力很难得到保障。这个市场也难以规范。
·内衣美人宋嘉宝 穿着bra做生意(1)(图)(74569次)
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本网以“法定许可”方式使用作品的报酬,已委托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代为转付。请相关作者直接与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联系,联系电话为:010-68003887
margin-left:857px !important;margin-left:730px;">
2005年,一本《蓝海战略》几乎成了所有ceo手中的“宝典”,在这本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的书中,作者指出,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雨腥风的“红海”——即竞争激烈的已知市场空间,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要赢取明天,企业不能只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
虽然,央行出台的《一号指引》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积极方面看,数字证书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被给予了高度关注。也许是因为安全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银行把2006年称为“网上银行”年,各家广告牌随处可见。在走访了各家银行后,记者发现,银行界并不像第三方支付圈里那样毫无章法,而是在根据自己的特色,逐步驶入“蓝海”。
今年以来,随着股市的上扬,基金成为投资者高度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基金交易和购买时间是以交易所的开市时间(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为准,许多投资者必须请假才能购买,便捷成了他们最迫切的需要。
4月,工行与16家基金公司联手推出网上基金一站式服务平台并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宣传。尽管早在2003年工行就推出了网上基金业务,但像这样规模之大,服务平台覆盖面之广还尚属首次。“以基金交易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切入点,工行将吸引更多的客户开办网上银行账户,这将带动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工行电子银行部市场推广处副处长周永林说。
而起步较晚,刚刚进入该业务的中国农业银行也于近日一口气签约了7家基金公司。只要是持有农行金穗卡的用户,便可通过各个基金公司的基金网上直销业务平台购买基金,并享受特别优惠。据早先签约的国联、鹏华基金公司反馈,该业务自开办以来,投资者反响强烈,每天的新增开户数量及交易额都在稳步攀升。
网上基金的开户、申购、赎回,通通都在鼠标轻点间完成,如此便捷的理财手段,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这将会成为网上银行的最大卖点之一。
据了解,从6月1日起,航空公司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成本压力,全国将试行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监制的电子机票行程单,作为旅客购买电子客票的付款、报销凭证,这意味着电子客票将全面取代纸质机票。而中国最大的航空机票电子分销运营商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信”)更表示:中国将在2007年全面实现电子客票。
业界人士分析,电子客票的采用,可为航空公司节省数亿元人民币,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年可达1200亿。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北京掌上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由掌上通公司提供机票资讯、预订服务,在线支付服务由浦发银行提供。
——兴业银行也于今年4月与北京掌上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网上银行“航空电子客票”业务,并推出为期三个月的“上兴业网银,赚免费里程”电子客票有奖促销活动。客户可点击“航空电子客票”栏目自助申请注册成为“兴业-掌上通电子客票”会员,并进行查询和购买。
电子客票不仅仅是由纸票变成电子票,它还将带来用户购买方式的巨大变革。只有当支付由现金交易变成电子支付,才能真正为航空公司解决配送的巨大成本问题。银行作为电子客票利益链上的重要一环,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个人网上消费主要集中在c2c和b2c两种模式的网站,随着上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消费理念也在悄然发生转变,网上支付成为新兴人类的行为标志。c2c网站也由过去的淘宝和ebay易趣两家独大向多家发展。
b2c市场一度不被人看好,由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很难合理控制,以至于目前b2c网站上销售最多的仍然是图书、影碟等低价值产品。然而,这一切因ebay易趣、淘宝的突然杀入而出现转机。永乐电器入驻ebay易趣、海尔入驻淘宝,网上购物从此可以涉及大宗电器、家具等物品,而且由于是厂家直销,消费者对质量可百分百的放心。无疑,这一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将带来b2c的“春天”。
此外,一些网上银行也开始尝试通过涉足网上个人消费市场而开创“蓝海”。2006年第一季度,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签约客户数同比增长521%;交易笔数较2005年同期增长60%,交易金额较2005年同期增长576%,交易量稳步攀升。尤其是网上支付由于个人消费的增加而呈直线增长态势,一季度的交易笔数为2005年全年累计的1.64倍,交易金额为2005年全年累计的1.79倍。在 “淘宝网”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网上支付交易笔数已经达到月均五万多笔,交易金额月均1500多万。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金运曾开玩笑地说:“对我而言,听到浦发能满足百姓的需要,要比说浦发是最杰出的银行高兴得多。”
个人网上消费市场将会随着数字证书的普及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作为b2c商家的网上支付渠道,网上银行未来将会比任何第三方支付厂商更具实力。注重服务细节,注重用户体验将会是成功的根本。
提及电子商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网上购物,是b2c、c2c。其实,b2b电子商务的应用才是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根基。据统计,2005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较2004年增长了37.1%,达到6446亿元,b2b交易额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中占据将近95%的比例。而在b2b电子商务市场中,赛迪顾问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766亿元,同比增长56.7%,在中小企业2005年实现的交易额中,藉由第三方平台实现的交易额达到2300亿,同比2004年增长58.6%,占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83.2%;相对而言,行业和地区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中小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较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的最主要途径。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1300万中小企业客户目前仍只能在网上达成交易,网下完成交易,这大大降低了双方交易的效率。
而5月23日,随着工行的介入,这一局面将有望得以改变。通过合作,阿里巴巴将可借助工行网上银行技术和服务,把企业的交易“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整合。
对于企业而言,银行是他们最信任的机构,而中国聚集着大量中小企业的行业网站又何止阿里巴巴一家,如果银行能与这些行业网站达成某种共识,或者制定某种规则,这将会使整个中小企业市场向电子商务迈进一大步,而银行也将会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三方支付是一个朝阳产业,被vc高度关注。网银在线公司的内部人士透露,他们近期还将获得近2亿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资金对第三方支付厂商而言或许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目前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政策和创新上,面对即将规范的市场,经历了同质化的惨烈竞争后,各家支付厂商老总们都在思考着“红海”突围策略。
家电连锁进军电子商务。国美电器的一位负责人指出:“家电连锁店争夺互联网地盘将带来一场革命,有可能打乱目前家电连锁市场格局。”这也为第三方支付厂商带来了新的商机。
据国美透露,今年“五一”黄金周,国美网上商城全国销售火爆,全国38家网上商城家电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倍。其中,一些新开业的二级地区网上商城销售势态更是喜人,销售额几乎是平时销售的5~6倍。
大中电器也不甘落后,其网上商城(www.dz1982.com)已与首信展开合作,“首信易支付”的logo也赫然出现在网上商城底端。
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本网以“法定许可”方式使用作品的报酬,已委托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代为转付。请相关作者直接与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联系,联系电话为:010-68003887
margin-left:857px !important;margin-left:730px;">
纸质飞机票的淘汰也使电子客票向电子商务靠拢。北京掌上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支付事业部总经理马志良告诉记者:“我们曾经也像其他支付厂商一样到处接网关,但无法盈利的事实促使他们提早转型,开始专注于机票领域。”几年下来凭借行业的资深,北京掌上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该领域依托提供解决方案,早已实现盈利。
北京自来水集团也将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实现居民在网上查水费,交水费。这不是耸人听闻,首信总裁汪旭告诉记者:“在北京自来水集团信息化项目中,首信负责支付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建成后,只要家里是数字水表的用户,只需登陆自来水集团的营销网站,通过网上支付即可完成付费。”
网上保险、音乐下载……传统领域向电子商务的变革无处不在,对第三支付厂商而言,并不是简单的接入支付系统,而是把支付打包进一揽子解决方案中销售给客户,从产品厂商向服务厂商转变,这或许是一条出路。
腾讯qq人物是虚拟消费中最典型的一种。用户购买虚拟服装能满足其另一种消费心态。近日,记者在电视中看到,杭州有一家叫“e都市”的网站,通过三维虚拟技术,该网站几乎把杭州城整个搬上了互联网。试想,如果此类网站进一步发展,变成一个虚拟城市,注册用户可以在里面购买房屋、建立商铺,这一个偌大的市场将成为第三方支付厂商突围“红海”的又一利剑。
快钱公司总裁关国光告诉记者:“现在的网上支付物理产品只占5%,快钱将与猫扑和搜狐合作,目标就是虚拟产品,帮助网站把流量转变为钱。”当记者问及这是否在未来会与银行发生冲突时,关国光打了一个比喻:“电信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值不是核心,新浪则通过短信赚了很多钱,而电信却做不了新浪,银行与快钱就好比电信与新浪。”对此市场,马志良也表示了赞同。
虚拟消费蕴藏着很多商机,记者也大胆预测未来会有虚拟杂志社,目前有很多人擅长写文章,而且爱好各不相同,也有很多人经常去拜读。但现在的大部分电子杂志仅仅是杂志社提供素材,由设计公司来设计制作,并没有充分融合web2.0的思想,但如果把这些都交给个体,由他们通过某一社区自由组合,有采写人员和制作人员,还有推广人员,这将是另一种虚拟社区。
再进一步分析,虚拟消费一定会涉及到虚拟货币,这又将涉及到政策的敏感性,如腾讯“财富通”的q币,据内部人士透露,今后虚拟货币有可能统一到中国人民银行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