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实话实说):
王景国:怀柔供电局供电所职工(主管安全工作)
张铜岩:北京积水潭医院保卫处
张少科:重庆晚报,暗访工作室记者
吕 芸: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主编
主持人:前两天我听我的同事说,现在在医院门口,专门有些“好心人”为你推荐大夫呀,什么病该看什么科呀,这些“好心人”该不该相信呢,我身边的王先生就遇到了这么一档事。我们先听他说说看,王景国先生,我们先欢迎他。在单位里别人叫你王先生,还是叫你王师傅,还是叫您老王?
王景国:也有叫老王的,也叫王师傅的。
主持人:那我叫你老王行吗?反正你也不吃亏。
王景国:我本来就比你岁数大。
主持人:我没喊您叔叔就不错了。您去积水潭医院看什么病?
王景国:我看的骨外科,我去年8月23日出了交通事故,当时神经做手术的时候有损伤,神经损伤。
王景国:对,胳膊,左胳膊。
主持人:去医院做手术,在我们听来是挺简单的事,就是说你到了医院挂上号,然后就去,医生说该做手术就去做呗。
王景国:我很小的时候就是打针晕针。
王景国:对,一打针就晕了。本来遇到针就晕,手术更可怕是不是。做完手术,现在,就是前些日子,医院告诉我让我做第二次手术。我就害怕,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现在,没办法,去了。走到门口有一个女的上前跟我说,大哥你看什么病?我说我这胳膊去年出了点儿车祸,今年来做这神经。她说大哥您这点儿伤甭做手术。我说怎么不用做手术?她说吃中药就能吃好,有个三四千块钱就能吃好了。我一听说挺好,我本来就怕打针,怕做手术。我说在哪儿啊?她说别忙,我给你写个地址。当时没纸,我就把积水潭医院的手册拿出来了,她就给我写在这上里。地址,大夫叫什么,姓什么。
主持人:您当时是不是觉得碰见好心人了?
王景国:是啊,咋这么热情呢?后来我就去了,到那个医院,一个男的把我领进去,一个女的,她就进来跟我搭话。我说我看神经,她说大哥您来这里可来对了,这地方是中医研究所,专门研究中药的,您这病准能治好,我弟弟就骑摩托车撞坏了,神经不成,就在这儿治好的。她老跟我说这大夫怎么好,怎么能治。其实我以前也听说过“医托”,后来我就问她,你是不是“医托”?
王景国:是啊,我直接问,你是不是“医托”?她乐了,她说大哥,什么叫“医托”?她给我装傻充愣,她不知道。
主持人:这等于说你第二次起疑心。
王景国:对,轮到我看病了,姓曹,曹大夫,五十多岁六十来岁。后来给我开药,开了药,其中有一个男的姓左,左大夫领我拿药,我问他得多少钱啊?他说2484元,我说怎么这么贵啊?这什么药啊,这么贵?他说你看,这都是名贵中药。
王景国:这名贵中药我也不懂啊。我说这么贵,咱们一工薪阶层拿出这么多钱,万一治不好怎么办。我说我不看了,我走了。我往出走那会儿,就看见左大夫拿着手机打电话。我当时没怀疑他怎么着,我走到门口,我得打车走啊,等出租车,我跟我爱人在那等出租车,这么大会,从里边又出来一个肯定也是“托”,穿着军装,外边穿着衬衣,这手提着一个皮包,装着满满一袋药。咱们去看病当然好奇啊,我说同志您看什么病?他说我哥哥骑摩托车撞坏了。
主持人:又一个骑摩托车撞坏的。
王景国:骑摩托车撞坏了,说就在这儿看好的。我一听我跟我爱人说这能治好吧,我说当兵的都在这儿。
主持人:您看解放军叔叔都拎着呢。
王景国:是啊,解放军都在这儿拿药,我说不一定是假的吧。
主持人:但事后您觉得那是假的。
主持人:也确实也是假的。
王景国:确实是假的。后来我跟爱人一商量,我说咱拿去。
主持人:你们两个没叫出租车,又回去了?
王景国:又翻回去了,后来我找左大夫,我说左大夫过来拿药吧,他说想好了?我说想好了。就给我抓,两个皮包得装会儿,给我拎出来了,两大皮包。就花这两千多块钱了。
主持人:这两千块钱相当于您一个月不吃不喝,还是两个月不吃不喝?
主持人:起码得一个半月?
主持人:等于说完全要高于您一个月的工资了?
主持人:把这副药抓回去以后,其实在这过程中您刚才也说了,您有三次起疑心,那回去之后您是怎么发现而且确定地认为,这是一个骗局?
王景国:我回去给武警二院的姜大夫打个电话,我说能吃药吃好吗?他说不可能的,你这个病怎么能吃药吃好呢。我说怎么怎么回事,跟他一说。他说肯定上“医托”的当了。我爱人埋怨我,说整天你牛,你怎么让人给骗了。
主持人:怎么叫整天你牛呢,平常都是你骗别人啊?
王景国:我也不骗别人,说整天你牛你怎么被别人骗了。
主持人:你爱人说了您牛的意思是什么样子。
王景国:小事她说了算,大事我说了算。后来我跟她解释,我说一个骗子骗不了我,两个骗子骗不了我,三个骗子才能骗我呢。
主持人:最关键的是第三个骗子使的是“重磅炸弹”。
王景国:我说一般的人一个骗子就能骗了,我这三个骗子才骗到的。后来怎么办,得面对现实。后来我就想,我说第二天咱们还去,万一把那“医托”抓到,就给这药交给她。
主持人:让他自个儿吃下去。
王景国:走到门口,我爱人看见了,说那个人是不是昨天骗咱们的“医托”,我这么一瞅,正是她。我说你过来别走,她说大哥干啥呢,我说你干啥呢,她说我爸爸在这住院,我得伺候他。
主持人:她是不是忘了你是谁啊?
王景国:后来她想起来了是我了,她乐了,大哥又来了,我说又来了,我说你是不是“医托”,你别走。我跟我爱人说拽着她拽着她,我赶紧报警打110。她一听说我打110,撒腿就跑,往东跑。我就追,追出了一百米左右,我这鞋也跑掉了。
主持人:您没穿运动鞋去啊?
王景国:没有,就这双鞋,立马就光着脚跑,又跑出去将近一百米,将近两百米我把她抓到了。
主持人:那人家大街上看一个男的追一个女的狂跑,合适吗?
王景国:是啊,当时好多人投了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说干什么呢,甚至还有的人说干吗干吗啊你,说你怎么追一个女的。后来我跟他们解释这是骗子,她是“医托”,昨天骗了我2500块钱呢。
主持人:您是不是边跑边说?她是骗子。
王景国:是,我这么一说,大伙儿挺痛恨医托的。
主持人:你逮住她了吗?
王景国:逮住了,当时拽着,后来我就往回拽,我说你幸亏不是刘翔,我说你要是刘翔,我今儿抓不到你了。后来把“医托”送上警车拉到派出所去。
主持人:呼啸而去,真威风。不过现在你得告诉今天的观众朋友,你本职工作是做什么的?
王景国:我是供电所职工,在所里主要负责安全工作。
主持人:您主要负责安全工作,那您平常就应该是一个?
王景国:就是施工安全。
主持人:那您平常就应该有火眼金睛,就是消除隐患,监督别人在施工期间有没有违规操作。
王景国:是,我就干这个。
主持人:那您这火眼金睛怎么被三个人(骗了)?
王景国:是啊,我刚才不是说一个人骗不了我,三个人骗子才骗了我。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说,他们三个骗子加起来,还是把你给迷惑了。
主持人:我想问现场的朋友,我们假设一下,想像一下,如果换做你在大医院门口,你非常着急,你想让自己的病快点儿好,碰到这么一个好心人,就像刚才老王碰到的那个人,你会不会上当?
观众:我觉得我会,因为第一个他抓住我心理了,现在一个是病急想快点儿治好,一个就是我不愿意西医治疗,愿意不用打针这种的,中医。
观众:我想一般人都怕。再一个用女性第一环,然后最后又来了一个军人,就是大家比较相信。大家觉得女性,觉得她善良不会骗人,一方面对于军人的形象有安全感,而且他们是用了三次。第一次觉得还是好像一般不会攻破这个人的心理防线,但是一次又一次轮番攻击,就有点儿防不住了,我就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好,非常好,您坐。我们过来人说说吧,就是生活阅历比较丰富的,我问问大妈。大妈头发都花白了,您见的坏人一定比我们多多了。
观众:我是不会相信的,在我们乡下逢集逢会,有一个老太太老远看见我一头白头发,说你去吧,吃中药一个星期就能把头发完全变成黑的,我不相信。
主持人:当时她没说,再吃一副中药,吃第二副的时候,满脸皱纹都没了。
观众:没说这个,你看你走到医院还有“医托”,您到医院看病应该先看大夫,如果他们说得那么好,还要先生干吗?我是应该进医院,相信医生。
主持人:都说什么是老的辣来着?您坐。刚才老王说了他连鞋都跑掉了,就是为了把这人抓回来。在积水潭医院,我们找到了一位抓“医托”抓了八年的同志,来,我们有请张铜岩先生。张铜岩你先介绍一下您的本职工作?
张铜岩:我是北京积水潭医院保卫处的保卫干部。
主持人:你们两个认识吗?您跟老王?
主持人:是不是那次他抓“医托”的时候?
张铜岩:对,王先生刚才讲的故事特别真实,但是您的故事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您不知道。
张铜岩:我去了派出所,这个“医托”我曾经抓了她两次,她在派出所交待的用的名字和籍贯全是假的。
主持人:您抓“医托”抓了八年。
张铜岩:我第一次接触云南的一个患者,给我印象特别深,他当时来了北京,到了医院还没看病,两个医托就问他什么病,他一说什么病,医托就说您这病在哪个医院治得特别好,不要开刀,就吃中草药,而且这都是老专家了,特别有名的。当时这个病人为什么上当,就是看病心切,说哪个医院,告诉你哪个医院写一个条就去了,结果给他开了三个月的中草药,花了九千块钱。后来出来以后,他也是觉得怎么开九千的药,他到积水潭医院看看问问大夫,大夫一问说肯定是医托上当了,你到我们保卫处去报告去吧,就来了。后来我们就给他支招儿,说你拿着药,两皮包,大皮包两皮包药,你拿药去这家医院找他退,他说不退怎么办,我们给出个招儿,不退马上报110,他们只要一听报110,马上退给你,最后退给他可能是8700块钱,扣他300块钱手续费,可能是皮包费,回我们这来直感谢我们,要不我怎么知道那么清楚啊。
主持人:那像这样的情况,你们最多只能是帮他要回被骗的钱,别的事还真是想帮也帮不到。
主持人:您一般往积水潭医院一站,会出现什么场景?
张铜岩:只要一说看见我,肯定就跑。
主持人:您能从她的哪些行为举止眼神,判断出这个人是骗子。
张铜岩:新人一般在大厅里,咱们看病正常人应该是正常看病,但是这帮医托手里提一个片子,这个片子的袋子也是北京积水潭医院从哪捡的。
王景国:对,我抓的医托也是手里有一个片子,也有这么一个医疗手册。
张铜岩:他主动跟你搭腔,特别诚恳地问你的病情,您得什么病了,然后你一说什么病,他马上说,有的说我母亲也得过这个病,有的说我哥哥、我弟妹什么都说,越说您越信,最后您说哪家医院,得,就等这句话呢,马上拿纸拿笔写出哪个医院来。您走了以后,再给医院大夫打电话,我介绍一个过去,我已经写条了。这些大夫不见医托的条,你肯定进不去,人家也不让你进。有条还得有电话打过去,才能让你进门。
主持人:像刚才那个老张说的三个医托,才把他一个人给骗了,他们的骗局是不是有这种模式?
张铜岩:他们有时候一个人单独行动,为什么一个人单独行动,一个人骗了挣钱多,一个人分。要是两个人就两个人分,就少了。我们曾经接触一个女医托,在医托圈里可能干得最“好”。
主持人:他们还有圈呢?
张铜岩:有啊,他们医托有一个严密的“组织”,他们分工特别详细。
主持人:刚才老张说除了三个人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圈子,就像什么什么圈似的。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张少科先生,有请。张少科先生来自重庆,他就在那个圈子里呆过。
张少科:我在里边呆了有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
主持人:您进入那个圈子以后,对,您的本职工作是做什么的?
张少科 :我是《重庆晚报》的记者,卧底记者。
主持人:专门做卧底的记者。你一般要化妆,要易容吗?像007出场的时候。
张少科 :有时候衣服必须要换一下,乔装打扮一下。
主持人:没有我想的电影上的卧底那么惊险?
主持人:但是您刚才有没有听老张说,一般一个人行骗没有成功的时候,旁边那个人就会见机行事,就会上来。接着,他们叫什么,暗语叫“做局”还是叫什么?
张少科:就叫“双簧”。有时候争夺地盘,打架、火拼。这些医托还要互相换房,成都重庆的医托,住个一年半年以上要互相换一下,为什么,混得脸熟了之后就不好再行骗了,所以要互相换房。我曾经去卧底的那个医疗诈骗团伙,医托帮,大概五十多个人,里边有帮主、有副帮主、有掌管财务的、有医生、还有打手。
主持人:他们也有医生啊?
张少科 :有医生,但是是假医生,小学文化啊,没有职业资格的假医生。有一个假医院,自己做房子搞了一个假医院,像很正规的一样,那个假医院称为“摸场”,医托出入的车站、码头、医院门口就是“牵场”,就是牵羊的“牵”,医托他们的暗语不叫医托,叫“牵手”。
主持人:《牵手》不是一个歌名吗?
张少科 :对,叫“牵手”,假医院里边的医生、管理人这些就叫“摸手”。“牵手”把病人牵到“摸场”交给“摸手”,交了钱看了病之后病人走了。
主持人:如果不上当的话,就请出打手?
张少科 :打手不是打病人。专门是监督医托的,比如说三十到四十个医托,他们对医托规定很严密,你不能把这些病人,医托之间不能为了争病人打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们打手就出现,解决这个事情。比如说你比较恶劣的话,他就要要开除你,他们有一套很严密的帮规。
主持人:你当时怎么能悄悄摸进去,然后安全出来?
张少科 :其实我当时假装去看病,我装成一个打工仔,后来又去了几次和他们混的比较熟一点。
主持人:你当时怎么说你要加入组织的?
张少科:我也没有加入组织,就是在里边混得比较熟一点。后来我就通知民警和卫生研究所一块儿来查。这些人有的以前也是受骗者,一看这个还挣钱呢。
主持人:张铜岩你在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