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找十个人,在十个地方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样做试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十次东西,每一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
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二十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好人。我等她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看着我,并不说话。我把手里的衬衣举到店主的面前说:“你看,我买的就是这件衬衣。你开价三十元,我说十五元行不行,你说再加点吧,二十元卖给你。我说二十就二十……”我故意仔细描述买衣服的情景,给店主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可是她不耐烦地打断我的话说:“你不是说还没给钱吗?快拿二十元来。”我只好乖乖地又一次把二十元钱给了她,再去别的商店做试验。
我一连试了九个店主,竟然没有一个人拒绝第二次付款。有的甚至倒打一耙,问我是不是还买有别的东西没给钱。态度最好的那个,也只是淡淡地说:“你真是个好人!”那神情不知道是赞扬还是嘲笑。
只剩最后一次了,我想找个熟人试试。大街对面就有一个卖饮料的小店,是我高中时的一位同学开的,老同学和她的儿子正坐在店里。我穿过大街,走进老同学的饮料店,买了一瓶矿泉水就出来了。几分钟后,我再进去说:“哎呀,老同学,我刚才买矿泉水忘了给钱。”老同学说:“算我送给你喝吧!”我要把试验进行到底,就说:“那怎么行!”掏出两块钱递过去。老同学竟然伸手来接,我真不想松手,因为一松手,她在我心里的形象就矮小了。就在那张纸币一半在我的手里,一半在老同学的手里时,她儿子说:“妈妈,阿姨不是给过钱了吗?那张钱还在你的手里呢。”老同学的另一只手上,确实握着我刚刚给的两块钱。
老同学非常尴尬,不得不松开手。我很后悔用熟人来做试验,也尴尬地出了饮料店。我刚走到街上,就听到那个讲信用的小男孩在店里放声大哭,一定是老同学打了他。
太太在一所盲校任教,曾跟我说过其实盲人们在一起也有一些娱乐活动,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无趣。例如下棋,她的学生中有好多都能跟象棋大师吕钦、胡荣华那样下盲棋,在头脑里摆一局棋而用语言指挥相互攻伐;再例如打扑克,在每张扑克上扎出凸起的盲文,就可以分辨出是张什么牌了。
我打断她的话提出疑问:但扑克并不如象棋一样都是十个兵卒四辆车一将一帅平均分给两个人的,而是几副扑克随机分配给每个人,总会出现好牌臭牌的。每个人都不可能知道别人手里有什么牌,那万一有人作弊,拿张小牌当大王出怎么办?总不能每出一张牌,每个人都伸手摸摸到底是什么牌吧?
太太说,你这就不懂他们的心理了。这个游戏完全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一旦出现作弊现象就会使每个人都失去娱乐的机会,对无论作弊者还是别的人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那谁还会玩这种损害自身及他人利益的偷梁换柱的把戏呢?
我说麻烦你去实验一下,如果谁赢了可以得到十块钱的奖励,那会怎么样呢?钱由我来出。星期一太太下班回来,说作弊出现了。不过他们随即就想出了办法,来对付偶尔出现的不诚信行为。
我问是做了思想工作,还是拒绝了我提供的奖励?太太说都不是。“他们只是达成了一项约定,一旦谁被发现有作弊行为,将被大家彻底孤立并被罚值日一学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