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两节”临近的酒类抽检报告,其中吉林省生产的“十八碗原浆酒”上了“黑榜”。同日,该厂销售副经理郭德祥在接受采访时说,“十八碗原浆酒”绝无质量问题,只是贴错了标签,工厂将把这些酒运回生产车间,重新贴带有企业标准的商标后再进入市场。
 今年8月已因此事被通报
 上质量“黑榜”的“十八碗原浆酒”产于辉南县吉林省大椅山酿酒有限公司。
 25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该厂销售副经理郭德祥。郭告诉记者,“按道理,我们的产品应该加贴企业标准标签,但我们贴上了国家标准标签,所以就出现了名实不符的现象,但酒的质量绝对没有问题。”郭德祥解释说,“我们产品的生产标准都是按照我们自己企业的标准进行的,如果按照企业标准来衡量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他还向记者透露,其实在早些时候,企业就接到过类似的通知,但并没有引起重视。
 据记者了解,今年8月,吉林省工商局曾就“十八碗原浆酒”等产品存在产品标签不规范一事进行过通报。
 回厂换标签 还要接着卖
 那么这些已经上了“黑榜”的“十八碗原浆酒”将会如何处置呢?“其实,当我们听到上了‘黑榜’的时候,就责令经销商将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做了下市处理。”郭德祥告诉记者。据他介绍,这次被国家质检总局查出有问题的“十八碗原浆酒”只是企业生产的一种低端白酒,目前只在长春销售,销量200箱左右,因为不是质量问题,所以不用进行销毁,将把这些酒运回生产车间,重新贴带有企业标准的商标后再进入市场。
 企业标准应高于国家标准
 在采访中,郭认为企业标准应该低于国家标准。但吉林省质检部门给了相反的说法。“企业制定的标准应该高于国家标准,否则就有可能是不合格产品。”25日,记者从吉林省质检部门了解到,国家为了提高企业
 竞争力,往往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大类中,从效力上讲四者是逐级递减的,而对质量的要求却是逐级升高的。(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