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的老刘生意做得红火。然而,为给儿子找工作,他落入老友设下的圈套,13万血汗钱付之东流。东南卫视《东南新闻眼》在11月29日和30日连续播出《千万巨骗落网记》,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福建省大田县的老刘这两年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可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老刘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可工作一直没有着落。他有一个叫涂德共的老哥们听说这事之后就拍胸脯,说一定帮老刘解决这快心病。虽说是朋友,可老刘知道人家可不能白帮忙,再说还要打点各种关系。就这样,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老刘前前后后给了涂德共13万多,可儿子的工作问题还是一直解决不了。再仔细一打听,老刘才明白自己的这些血汗钱打了水漂。
解说:老刘是福建大田县人,这几年一直在大田县城做些小本生意来养家湖口,2002年7月,儿子从三明一所高校毕业,老刘一直希望儿子能够找个体面稳定的工作,一天他的老朋友涂德共表示愿意帮他这个忙.
解说:2002年10月,老刘接到涂德共的电话,称孩子的工作已有了眉目,他让老刘把儿子的毕业证书和体检表等材料送到泉州给他,老刘按涂德共的要求一一照办.
解说:此后,涂德共向老刘列举了给孩子找工作过程中宴请等活动的开支,老刘对此深信不疑,前前后后给涂德共分15次共汇去了13万多,一年多后,这件事终于有了结果,老刘的儿子收到了这份盼望已久的聘书.
解说:老刘和家人心里悬了一年多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就等3月16日儿子去泉州报到上班,然而就在3月15日那天老刘又收到了省工商局的一份通知书,让老刘的儿子去福州大学续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期间工资发一半.老刘顿时起了疑心.
解说:于是老刘的儿子,拿着收到所有的材料来到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实情况,核实的结果让老刘的儿子气愤不已,原来工商局的同志告诉他:根本就没这回事.
解说:老刘知道受骗后,伤心不已,他让涂德共把钱还给他,但是涂德共一拖再拖,到后来就没音讯了,9月15日,老刘到大田县公安局报了案.
解说:大田警方分析案情后,马上把涂德共列为网上在逃犯,并将侦查的重点放在了泉州和德化两地,9月30日,泉州警方终于在泉州一破旧的旅社里将涂德共抓获.并把他移交给了大田公安局.
解说:涂德共他让老刘上钩的第一步就是慌称,有个姓涂的亲戚在泉州当官,当初老刘也确实去了解过,还真确有其人,于是就打消了对涂德共的疑虑.
解说:过了一段时间,涂德共说帮老刘的儿子在泉州买了一套房子,但购房款不够,要继续补交等,为了骗得老刘的相信他将一封落款为涂建发的信交给了老刘.
解说:这之后,涂德共又雇了一部车,叫两个装扮成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去老刘的老家考核了一番.
解说:这番考核之后,老刘象是吃了定心丸一样,感觉儿子的工作一定没问题,就继续给涂德共汇钱,此后涂德共把各种名目繁多的收款收据,盖上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印章寄给老刘,直到收到了那份紧急通知后,才如梦初醒.
解说: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被一步步骗走,老刘深痛心,再想想平时自己省吃俭用,处处想着老朋友,不料被最信任的人暗算,更是让老刘伤心不已。
主持人:情让老刘对涂德共毫无防备之心。老刘的遭遇引起了大田警方的高度关注,接到报案后,随着对涂德共此人调查的不断深入,警方吃惊地发现,诈骗老刘的13万钱财,只是涂德共涉案金额的冰山一角。涂德共被捕后,一个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以上,受害群众将近300人的惊天大案逐渐浮出水面。是什么让涂德共屡屡得手?受害者又都是些什么人呢?请明天继续关注《东南新闻眼》对此案的跟踪报道。
主持人:县农民涂德共以帮老刘的儿子找工作为名,在2年多的时间里就从老刘那里陆续拿走了13万元钱。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可儿子的工作还是没有着落,送给涂德共打点关系的血汗钱也肉包子打狗没踪影。越想越觉得蹊跷,于是老刘去派出所报了案。让警方和老刘都没有想到的是,涂德共被抓获的消息在大田县内不胫而走,许多曾经借给他钱的群众纷纷前来报案。
解说:在福建大田县内,农民出身的涂德共名气不小,他被公安部门抓获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人心忡忡地赶到大田公安局来报案。
解说:这位大妈曾在1999年借给涂德共2万多元钱,至今涂德共还没还给她。大妈还没走,又来了一位女士,这位女士称当时她把1万块的下岗安置费借给了涂德共,一年以后涂德共就消失了。
解说:记者在大田公安局采访期间,来公安局报案的群众络绎不绝。
解说:涂德共到底用的是什么手段,取得了这么多人的信任呢?大田警方针对群众的报案对涂德共进行突击审讯,涂德共对此并不避讳,声称自己前些年为了做生意,以高息向群众借钱,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做了违法的事,警方在涂德共妹妹家搜出一个密码箱,箱子里装的全是他的帐本。
解说:涂德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把钱存在他那里呢?记者前往涂德共的老家大田县济阳乡国庆村了解情况,国庆村十分偏僻,这里没有通向村里的公路,我们走了近半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那里。据村民反映,涂德共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一个老实可靠的人。当初就是冲着这一点,大伙才把钱交给了他。
解说:村民们一听涂德共给的利息比银行的高出许多,所以只要涂德共开口,村民们都会把钱存在他那儿。
解说:涂德共高息揽储的消息很快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间传开了,与国庆村相临的济阳、坪山、湖美等乡镇的人居然也都慷慨的把钱借给他。
解说:在大田县,许多人看到涂德共的资产已越来越丰厚,于是在“高息”的诱惑下,他们毫无防备地把钱主动交给涂德共理财。丝毫没有意识到其中隐藏的风险。
解说:1999年底,涂德共的日用品商行面临倒闭,但他为了撑门面,继续借钱打算开一家规模更大的装癀材料店。
解说:我们从账面上看到,有个姓林的人借给涂德共170万,这170万就是在涂德共日用品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借给他开装癀材料店的。这170万又是许多人凑起来委拖林先生借给涂德共的。而人们都以为这是个发财的机会。
解说:不善经营的涂德共生意每况愈下,这时他已经连利息都付不了,上门讨债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店里的东西全都被人搬空,涂德共被迫卖了房子抵了一小部分的债,之后逃之夭夭,直到再次骗了老刘13万才东窗事发。
解说:涂德共的这些行为到底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而这些受害者的权益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为此我们采访了福建省吴浩沛律师所吴浩沛律师。
主持人:从非法揽储到诈骗亲朋好友的钱财,十年时间里,身为一个普通农民,涂德共居然能够将他人近千万元的钱财敛进了自己的腰包。要不是老刘报了案,还不知会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地钻进他设下的这个无底深渊。十年来那近千万元对涂德共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但同样面对金钱的诱惑,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应该问这样一个问题: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