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在时间上,诈骗诱饵往往被设置于某项专利被公开或授权公告的初期,这个时候,专利权人急于将专利转让出手以换取经济利益,“急燥”构成了自己容易受骗的最致命的弱点。而且,对于大多数科研同行来说,由于一般发明的数量不会很多,专利公开或公告初期,自己往往缺乏项目转让的实际操作经验,缺乏对于骗术的识别能力,在这个时候就容易被骗子趁需而入,因此,此时注意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就是非常必要的!
从地理空间上来说,截止目前为止,我个人所发现的大量诈骗行为往往集中来源于湖南和广东两省,两省典型的诈骗目的、特征和手法并不相同。对于湖南来说,以岳阳、长沙、湘潭为中心,诈骗份子们实际上大多属于围聚在当地火车站周围的社会闲散人员,其来信中所标注的单位地址或者根本不存在、或者就是属于火车站周边地带(注意,这个特征非常明显),其诈骗目的或者属于合同诈骗或者根本就与专利无关(骗取专利之外的东西,更令人防不胜防),这类诈骗目前在湖南非常猖獗,其手法下面会有介绍;对于广东省来说,诈骗大多以真实法人的形式进行,诈骗手法往往是假借香港或美国某国际发明家协会广东办事处的名义进行,通过颁发发明金奖的形式骗取所谓的相关费用;另外,广东部分单位假借其他单位名义,以需要引进专利但要求进行资产评估为名,来骗取评估费用,实际上其真实身份就是该资格存在争议的评估机构。
 另外,就目前情况而言,以“名人录”的形式骗取几百元书款,以“鸡毛信”的形式进行传销式的相互欺诈,也是屡见不鲜的典型手法。
  更多防骗资讯
|